国产一级护士毛片_国产一级免费大片_成人无码手机在线_成人A爱视频在线免费观看_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您的位置:正文

白園憶樂天

2025-07-29 09:21來源:濟源網(wǎng)-濟源日報責任編輯:趙紅媚

夏日的一陣急雨過后,沿著伊河南行,登上洛陽龍門東山的琵琶峰,遠遠望去,峰頂氤氳著一層乳白色的云氣,分外縹緲。雨后的山巒,被云氣籠罩,若隱若現(xiàn),為龍門平添了幾分詩意。

  位于琵琶峰上的白園,是全國唯一紀念白居易的園林。這里的一花一草寄托著他對這片山水的眷戀,這里的一梁一棟承載著他對這片土地的深情。

  樂天續(xù)彈《琵琶行》 詩意白園綻風華

  白園古木參天,翠竹環(huán)繞,池水清碧。覓一片林蔭、選一塊石凳,聽水流叮咚,沐徐徐清風,看陽光透過葉縫灑下斑駁光影,頓覺一股暢意涌上心頭。這里花開是景,花落成詩。樂天也不吝筆墨和溢美之詞,大筆一揮,留下“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的佳句。

  沿著彎曲的山路拾級而上,沿途層林疊翠,路轉峰回,懸瀑濺珠。亭臺樓閣、水池連廊依山而建,沿途芳草萋萋,時而鳥鳴山澗,時而猿啼深林,為琵琶峰增添了幾分喧囂與熱鬧。

  走著走著,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蓮池。荷花亭亭玉立,緊緊依偎著碧綠圓滾的荷葉,在陽光的照耀下,愈發(fā)嬌艷鮮紅。穿梭在荷葉間,有種“竹徑繞荷池”的幽美意境。

  山腰有一亭,名為“聽伊”,乃白居易晚年與元稹、劉禹錫等友人對弈、飲酒、品茗、論詩之處。靜靜坐下來,欣賞石桌、石凳,仿佛時光倒流至那個年代,眼前浮現(xiàn)出白、劉、元三人縱酒放歌、吟詩作樂的場景。

  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所以白居易一生創(chuàng)作的3000余首詩歌中,900多首是獻給洛陽的。“閑出都門望,但見水與山”“朝隨浮云出,夕與飛鳥還”“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君若愛游蕩,城東有春園”……在他去世后,后人遵照遺愿,將其葬在琵琶峰頂。這里翠竹環(huán)抱、草坪如毯,峰形如琵琶,其墓所在之丘似琴箱,既實現(xiàn)了他與香山融為一體的夙愿,也讓他能夠在漫漫長夢中繼續(xù)彈奏那篇千百年來傳頌不衰的《琵琶行》。

  躬身為民顯初心 自省自慚常相伴

  由聽伊亭而上,危巖翠柏中坐落著一座古樸典雅的閣廬,即樂天堂。堂中央,由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白居易塑像,素衣鳩杖,眺望遠方,眼里透露出一絲憂慮,仿佛在為百姓的生活擔憂。兩邊墻上各掛著一幅書法作品:左邊是白居易的“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右邊是孟子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看到此,心中不禁疑惑:這兩幅書法作品有何關聯(lián)?

  原來,從小受儒家思想熏陶,為官后,白居易將兼濟天下、憂國憂民當作人生信念,將體恤百姓、勤政愛民當作使命擔當。

  他生活在中唐時期,雖安史之亂已平息,但受地方藩鎮(zhèn)割據(jù)影響,戰(zhàn)亂頻仍,民不聊生。為躲避戰(zhàn)亂,童年時期,他隨家人逃亡江南。一路顛沛流離的辛酸和親眼看見的慘狀,讓他產(chǎn)生了民本情懷,并影響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

  從政40年,他熱心世務,志在兼濟,無論是在朝為官,還是在地方主政,都為人民著想。每天,他自覺地將言行與儒家先賢對照、自省,如有不足,便心生慚愧。久而久之,“自省自慚”成為他生活中的必修課。

  任盩厔尉時,他在《觀刈麥》中說:“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任京兆府戶曹參軍、仍充翰林學士時,他在《秋居書懷》中說:“不種一株桑,不鋤一壟谷。終朝飽飯餐,卒歲豐衣服。持此知愧心,自然易為足。”任主客郎中、知制誥時,他在《妻初授邑號告身》中說:“弘農(nóng)舊縣授新封,鈿軸金泥誥一通。我轉官階常自愧,君加邑號有何功?!比魏贾荽淌窌r,他在《醉后狂言酬贈蕭殷二協(xié)律》中說:“賓客不見綈袍惠,黎庶未沾襦褲恩。此時太守自慚愧,重衣復衾有余溫?!币舱鞘堋白允∽詰M”的心理影響,白居易常常從百姓生活中的點滴入手,檢討自己、剖析自己、反思自己、激勵自己,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沒有終點,只有無數(shù)新的起點。

  走出樂天堂,揣摩門上的兩幅楹聯(lián)。外側是:“為生民憂,直言極諫;得山水樂,飲酒賦詩”;內側是:“西湖筑白堤、龍門開八灘、倡樂府、詩諷喻,志在兼濟天下;履道鑿園池、香山臥石樓、援絲竹、賦青山、樂于獨善其身?!?/p>

  這些楹聯(lián),既概括、總結了樂天一生的事跡與品德,也體現(xiàn)了他關注大眾、心系民生的人文精神。這一點,繼承和發(fā)揚了孟子的民本思想。至此,我起初心中的疑惑也得以釋然。

  白詩影響貫世界 日本學者廣推崇

  從白公墓逐級而下,峰腰平緩處有一排詩廊,長五六十米,除了用行、草、篆、隸等字體雕刻的白居易詩篇,還有白居易后人和國內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際學者、友人為紀念他留下的碑文。其中,有一塊碑文對白居易及詩歌的評價最高。上面用中文和日文分別寫道: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志不忘。

  為什么白詩在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為深遠?

  究其原因,白詩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貼近生活的創(chuàng)作內容及以感傷、閑適、諷喻等為題材創(chuàng)作的詩歌,契合了日本人的審美需求,讓他們從中產(chǎn)生了情感共鳴,從而朝吟夜誦、愛不釋手。譬如,平安時代的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引用中國文學典籍185處,其中白詩達106處。19世紀的文人伊能穎則,根據(jù)《長恨歌》的詩句創(chuàng)作了《長恨歌句題和歌》。1968年,小說家川端康成在諾獎頒獎典禮上,用“雪月花時最懷友”概括日本傳統(tǒng)文化和美學特征時,就化用了白詩《寄殷協(xié)律》中的“琴詩酒伴皆拋我,雪月花時最憶君”。此外,日本漢學家大江維時編纂的唐詩名句選《千載佳句》中收錄的唐詩1110聯(lián),僅白詩就占了535聯(lián)等。

  巖石不語,伊水長流。今天,站在伊水河畔,《長恨歌》中的吟唱仿佛穿透歷史,在歲月中縈繞;《琵琶行》里的彈奏好像跨越時空,于光陰里回蕩。白園不僅是一座普通的紀念園林,也是文人墨客的一座精神家園。(季加寶)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