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 10:07來源:濟源網-濟源日報
汛期將至,備戰(zhàn)正緊;干群齊心,同舟共濟。
連日來,示范區(qū)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汛抗旱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全省防汛工作會議精神,緊盯重要設施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未雨綢繆、及早行動,共同構筑防汛抗災的“安全堤壩”。
整體推動有高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今年入汛時間較往年偏早。據國家減災委員會綜合研判,2022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突出,自然災害風險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濟源發(fā)生極端天氣的可能性不容忽視。
“牢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防大汛、抗大災、搶大險,未雨綢繆、主動作為,保質保量保期完成工程性措施,以實戰(zhàn)要求完善細化預案,堅決守牢不發(fā)生群死群傷事故的金標準?!?月7日至8日,省委書記樓陽生蒞臨濟源調研,對防汛工作特別強調。
為貫徹落實樓陽生書記講話指示精神,4月18日,示范區(qū)黨工委、管委會召開防汛工作會議,認真謀劃部署,全面吹響了防汛抗旱“集結號”,發(fā)出了打好“先手牌”的動員令。
“要積極應對防汛抗旱新形勢新問題,未雨綢繆、提前部署、筑牢防線、聚焦重點、狠抓落實,全力做好今年防汛抗旱各項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笔痉秴^(qū)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史秉銳在會上作出明確要求。
響鼓重錘,號令如山。示范區(qū)各級各部門按照防范應對超標準洪水的要求,根據預報、預判、預警、預案、預演“五預”安排,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早行動、早演練,全面做好防汛備汛工作。
從3月份開始,示范區(qū)防汛抗旱指揮部每周六對全區(qū)防汛進行集中會商研判,鎮(zhèn)(街道)每周日會商開展防汛專項演練。
各級各部門重新編制應急預案,把防止傷人亡人作為首要目標,突出山區(qū)防洪、河道防汛、水庫防汛等特點,建立“1+17”防汛預案體系,確保方案具體到人、具體到崗、具體到責。
及早部署有力度
打好“主動仗”,下好“關鍵子”。
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河口村水庫管理局、黃河河務局、示范區(qū)水利局聯合發(fā)力,形成“四龍治水”的防汛格局。示范區(qū)整合防汛抗旱、城市內澇、災害防治、水庫管理等部門,建立“1個防汛指揮部+12個工作專班+16個前線指揮部”的扁平化指揮體系,實現集中辦公、統(tǒng)一指揮。
機制高效,應急指揮更科學。持續(xù)改進完善水利、人防等防汛救災專家?guī)?,建立防范應對特大暴雨“專家支撐、現場研判”機制,實現“專家出意見,科學發(fā)指令”的目標。
責任明晰,扎實應對更有力。建立“三方四級”責任體系,將防汛任務逐級分解,明確城市河道、道路積水點、橋涵等重點部位責任單位、人員及聯系方式,形成責任閉環(huán),確保責任落實到人、一扛到底。
繪制城市內澇風險圖,制作城區(qū)易澇點、積水點分布圖,做好重點部位監(jiān)控、調度、防護,防止監(jiān)管“空白”,堅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備齊備足物資,確保救災更及時。今年,示范區(qū)累計投入3500余萬元,加強防汛裝備物資儲備和更新補充,準備砂石料2.47萬立方米、編織袋100萬條等,全力滿足防汛搶險需求。
同時,配備移動泵車、發(fā)電車、沖鋒舟、發(fā)電機、無人機、衛(wèi)星電話等先進裝備1.82萬臺(套),提高斷路、斷電、斷網等極端情況下應急保障水平。
未雨綢繆有速度
防汛,立足于“早”、著眼于“快”。
搶通保障提前布局。住建部門全力推進災后修復重建項目建設,與城區(qū)31條超期服役道路改造相結合,汛期前完成城市立交橋、道路積水點改造任務,加快河道工程施工進度,確保汛期城市行洪通暢,泄洪安全。
提前著手,積極做好防汛預案編制工作。水利部門完成了蟒河流域超標準洪水應對方案共19項方案編制,積極開展水庫、河流、淤地壩、山洪災害四大類預案編制,完成市級預案編制,督促和指導鎮(zhèn)村級預案編制,確保務實管用、精準有效。
盯住老隱患、新苗頭,全面排查風險。示范區(qū)對城區(qū)43條道路、294公里排水管道、8條城市河道、41座橋梁、6座立交橋排水及污水處理泵站、1處地下通道、11處道路易積水點等重點部位及住宅小區(qū)、建筑工地等重點區(qū)域進行拉網式排查,對排查出的隱患建立臺賬、逐項整改,嚴堵防汛安全漏洞。
為確保汛期水情、雨情信息“測得到、測得準、報得出”,濟源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安排技術人員,對水庫上游28個雨量遙測站進行了汛前檢修和維護。
同時,安排固定人員駐守河口村水文站,及時做好信息報送和雨情水情預測預報準備工作,為今年水庫防汛度汛提供準確、及時、科學決策依據。
精心安排有溫度
防汛,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落實落細各項防汛措施。
“承留村,戶主孔國全,需轉移人數2人……”承留鎮(zhèn)需緊急轉移安置人員統(tǒng)計表上,從村名、戶主、轉移人數、轉移地點到鎮(zhèn)辦分管責任人、具體責任人以及聯系方式,信息明確,責任具體。
今年,示范區(qū)加強會商研判,針對汛情不同響應等級,各鎮(zhèn)(街道)扎實開展實戰(zhàn)演練,進一步完善人員撤離預案,健全到鎮(zhèn)、到村、到戶、到人的責任體系。
以村為單位,提前把避險點選好、把路線規(guī)劃好,把誰來轉、轉移誰、怎么轉、轉到哪逐一落實到位。一旦發(fā)生險情,確保能夠及時、徹底、安全做好群眾轉移工作。
每一個集中安置場所、每一座漫水橋、每一個橋梁涵洞、每一個地下場所……根據各自轄區(qū)特點,各鎮(zhèn)(街道)認真統(tǒng)計分析河流、水庫、堤壩、尾礦庫狀況以及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制作防汛指揮體系圖,做到基本情況清楚、轉移線路安全、預警監(jiān)測準確、應急處置及時。
作為去年的重災區(qū),王屋鎮(zhèn)對44個行政村(特別是西坪、林山、和平等18個重點村)的防汛應急預案多次審定,并邀請專家研判進行修訂。
全鎮(zhèn)啟用4個救援物資儲備庫,儲備各類應急救援物資2000余件。181個應急廣播系統(tǒng),可在汛期期間不間斷廣播汛情,通知人員轉移,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智慧防汛有精度
智慧防汛,讓預判更精準、防護更及時。
今年,示范區(qū)數字防汛、智慧防汛特色更加突出,各薄弱點防護屏障將筑得更牢。
建設水庫、河流防汛三維可視化數字模擬平臺,將上游降雨量、山區(qū)水庫庫容、下泄流量、堤壩受損狀況、群眾轉移情況等在平合數字化展示、全場景推演。
示范區(qū)投入2000余萬元,建設“河長”防汛智慧水利管理信息系統(tǒng),安裝100多個基站和探頭,實現遠程可視化監(jiān)控,隨時掌握河、湖、庫、壩等運行情況,不斷提升防汛預警預報水平。
加強信息化建設,需求對接更精準。為130個山洪災害防御重點村黨支部書記建立微信圈,并對其進行培訓。投用10余臺無人機進行持續(xù)巡邏,提升監(jiān)測預警水平。
建立區(qū)、鎮(zhèn)應急指揮系統(tǒng),為16個鎮(zhèn)(街道)、偏遠山區(qū)村配備衛(wèi)星電話,為各部門配備應急通信工具,建立覆蓋到村(居)、社區(qū)的防汛信息員隊伍,堅持人員固定、責任到崗,確保防汛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協同配合,無縫銜接,今年,示范區(qū)全民備戰(zhàn)、提升能力,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災準備,最大力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記者 何島)
責任編輯:克盈盈
社會民生2022-04-21
濟源要聞2022-04-21
濟源要聞2022-04-19
社會民生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