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10:27來源:濟源網(wǎng)-濟源晨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位于濟源城西北的靈山,原本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包,高不過十層樓,闊不過百畝地。然而,因八路軍靈山兵站的建立,它在濟源的革命史上留下了一段傳奇故事。
靈山這座平地小山包,恰似一座大城堡,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既便于隱蔽防守,又利于望風瞭哨。山腳下的靈山村,窮苦人家居多,群眾基礎較好。1938年秋,我地下黨領導人史向生、于思禮在此秘密建立了地下交通站。1938年12月,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在建立澠池兵站后,派人到濟源聯(lián)系籌建兵站事宜,以健全“洛八辦”與山西黎城八路軍總部的兵站線,在濟源縣委的大力協(xié)助下,正式成立了由“洛八辦”處長徐勁軍任站長的靈山兵站,成員30余人。時任縣委書記于思禮等還陪同兵站人員到南嶺一帶迎接八路軍運輸大隊,幫助籌集給養(yǎng)和作戰(zhàn)物資。一天夜里,晉城運送槍支配件的運輸隊正準備穿越晉(城)博(愛)公路,繞道上山時,被日軍發(fā)現(xiàn),受到阻擊。運輸隊寡不敵眾,只好連夜將物資運返靈山兵站。靈山村我黨骨干王家光當即發(fā)動幾十位村民在自家后院揮鍬掄镢挖了個大土洞,迅速藏好軍用物資,并巧妙偽裝,使隨后趕來的敵人查無蹤跡,一無所獲。幾天后,運輸隊又將這些軍用物資另選路徑送到八路軍總部。
1939年12月,國民黨頑固派大肆抓捕共產(chǎn)黨人。國民黨河南專署派特務來濟捉拿我黨要員王毅之??司笊绲叵曼h獲此情報后,立即轉告兵站。兵站遂派人將王毅之接到靈山隱藏,幾天后,又護送他安全回到“洛八辦”。1940年至1941年間,靈山兵站先后將我黨要員龔彭、柳青及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樸等10余人從濟源安全轉送“洛八辦”。
1941年5月,中條山戰(zhàn)役開始。日軍三十五師團薦田大隊乘機再次進犯濟源。國民黨第九軍不予抵抗,丟棄輜重,倉皇西逃。我黨縣委書記于思禮同靈山兵站站長徐勁軍等率兵站僅有的10余名武裝人員,只用1挺機槍,10余支步槍,就將進犯的一股日軍堵在靈山腳下,延緩了日軍西進的速度。
1941年6月,徐勁軍站長護送10名進步知識分子上山,在譚莊遭到日軍追擊。徐勁軍指揮人員邊打邊向黃背坪撤。數(shù)日后,他轉道蟒河口上山,恰與國民黨九十八軍一支約六七百人的散兵遭遇。徐站長巧妙周旋,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民族大義與其帶隊長官談判,結果,未動干戈就促其帶該部攜機槍7挺、步槍500余支接受了八路軍的改編。
從1939年建立到1941年撤銷的3年時間里,靈山兵站在我濟源地下黨配合下,先后為八路軍轉運軍需物資50余批次,護送革命干部和進步知識分子100多人,留下了八路軍兵站史上的一段傳奇佳話。(內容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責任編輯:克盈盈
社會民生2021-08-19
社會民生2021-08-19
濟源要聞2021-08-19
濟源要聞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