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25年的孔建設用心書寫有溫度的教育故事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孔建設(左)正在教丁書雷認識自己的姓氏
孔建設(左一)和“六一”匯報演出的師生合影留念
“書雷,快放假了,老師來看看你,看我給你帶了什么好東西!”頂著火熱的太陽,邵原鎮(zhèn)碌碡小學校長孔建設帶著啟蒙掛圖、小黑板等學習、生活用品走進丁書雷家里,開始新一輪的送教上門活動。小書雷像見到了親人一樣,乖乖地坐到桌子前,在孔建設的指導下進行基礎語言發(fā)聲訓練。
碌碡村位于邵原南部,孔建設是一名生于斯、長于斯、教于斯的淳樸漢子,從教25年,他始終不忘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擔當,用汗水澆灌著山區(qū)孩子的智慧之花,為傳承這片古老土地的文脈而努力著……
嚴慈相濟 關愛學生?!傲粜摹?/strong>
“碌碡小學不僅要教學生知識,更要塑造他們的人格。”今年畢業(yè)班的最后一節(jié)語文課,孔建設飽含深情地給同學們上了一堂以難忘小學生活為主題的互動課。當13個同學輪流走上講臺,描繪他們憧憬的未來時,眼角都濕潤了……
碌碡小學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留守兒童,他們寄宿在學校,不上課外輔導班,與父母也很少見面,學習上唯一的依靠就是老師。很多學生存在缺乏自信、成績不穩(wěn)定等問題。
孔建設對待學生嚴慈相濟,他認為只有多留心學生身心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好學生。他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通過勞動實踐課、體育課等特色課程,以兄長甚至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教會學生書本里學不到的知識。小學寄宿在外公家上學、中學時寄宿在學校學習、師范學校時期勤工儉學等人生經(jīng)歷,被孔建設娓娓道來,這些故事扎根到學生的心里,成為他們不斷向上的動力。
丁書媛是一名被孔建設從失學邊緣拉回來的學生。因為失去了父親,家境貧寒的她被迫終止了學業(yè)。得知丁書媛的情況后,孔建設幫其爭取到一筆愛心助學金,解決了她“上學難”的問題。
除此之外,孔建設還給予了丁書媛父親般的關懷,教給她做人的道理,讓她感受到溫暖和愛。
“孔老師經(jīng)常教導我要樂于助人,要誠實守信,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端正的品格最重要。”在孔建設的教導下,丁書媛進步飛快。
阻斷貧困 教育扶貧要“上心”
“扶貧先扶智,碌碡小學雖然貧困學生多,但教育上一個都不能少?!笨捉ㄔO說。
家住長院村的席俊杰來自一個單親家庭。由于他患有先心病,開學前,他的爺爺專程找到孔建設,想讓孩子在碌碡小學上學,孔建設二話沒說答應下來。
今年疫情期間,孔建設在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官方網(wǎng)站得知有一個免費治療先心病的活動,在確認消息真實性和征得家長同意后,孔建設跑前跑后,幫席俊杰安排手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
“真是太謝謝孔校長了,要不是校長幫忙,孩子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手術,”席俊杰的爺爺席小專哽咽著說,“現(xiàn)在孩子康復得很好,下學期開學就能正常上學了。”
“m-a-ma,ma-ma!來,用你的小手感受老師的聲音?!笨捉ㄔO一手拉著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咽喉處,一手指著自己的嘴,讓孩子模仿自己的口型發(fā)音。這種也許我們在特殊學校才能看到的場景,就發(fā)生在丁書雷家里。由于智力有障礙,丁書雷無法入校隨讀。為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溝通能力,孔建設帶領老師定期到丁書雷家里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翱仔iL每次來都給孩子帶上一些零食、文具、衣服,孩子可喜歡他了。”丁書雷的媽媽告訴記者,上了幾次課后,丁書雷慢慢能認準掛圖上的畫了。
“因為家里情況特殊,孩子只在特校上了半年學,我們得知情況后就堅持送教上門,”孔建設告訴記者,“我們上課前會根據(jù)孩子的情況提前制定學習計劃,上課時會先進行發(fā)聲練習,然后讓孩子跟著電子掛圖認識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我們希望在老師、家長的共同關心下,孩子能知道一些基本常識,做到生活自理?!?/p>
牢記使命 勇于擔當守“初心”
“碌碡小學要留住學生,必須留住老師。”孔建設是碌碡小學的校長,也是黨支部書記,他給自己定的標準很高,因為他始終覺得自己是這所學校的領頭羊。
碌碡小學6名教師中有4名黨員,孔建設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學校教學實行包班制,他主動挑了教學任務最重、學生最多的畢業(yè)班,以身作則搞好傳幫帶,通過結對子、訂目標、議措施、帶業(yè)務、傳經(jīng)驗等方式,積極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業(yè)務水平,促使教師迅速成長并走向成熟。去年學校一位女教師休產(chǎn)假,孔建設二話沒說,接管了這個班僅有的4名學生,通過復式教學的模式,兼顧完成了兩個年級的所有課程。
除教學以外,孔建設還是全校師生的勤務員,在他的努力推動下,碌碡小學在區(qū)域教育內實現(xiàn)了多個率先:率先在班級推行3.0網(wǎng)絡同步課堂;率先在學校實施紅色教育、綠色教育課堂;率先免費讓學生午間吃上雞蛋、喝上牛奶;率先免費發(fā)放被褥鋪蓋;率先實現(xiàn)師生24小時熱水供應,保證師生天天洗上熱水澡;率先在區(qū)域內實現(xiàn)貧困生資助全覆蓋……
20年來,從碌碡小學走出了北大學子,走出了行業(yè)新秀,雖然當前面臨著學生數(shù)量停留在30多名的窘?jīng)r,但孔建設和他的同事們始終堅守著三尺講臺,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只要有一個孩子在,我們就要堅守,讓孩子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記者 秦磊 王虎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