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往知來 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敦煌,“動”起來啦
關(guān)注濟源網(wǎng)微信
敦煌,曾經(jīng)是歐亞大陸的交通要塞,東西方貿(mào)易的中轉(zhuǎn)站,佛教傳入中原的樞紐,人類四大文明體系在這里相遇,藝術(shù)、技術(shù)、經(jīng)濟盛極一時。這些被留存在莫高窟的圖像上,如同中古時期的紀錄片,吸引著無數(shù)旅人長途跋涉,只為一睹真容。
△莫高窟洞窟密布在崖面上,高40到50米,全長1600余米,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央視記者王鵬 張吉瑞拍攝)
莫高窟來了一位特殊的“國寶守護人”
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從北京出發(fā)一路向西,行程2300多公里來到敦煌莫高窟,就是為了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等情況。
在敦煌研究院,習近平總書記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shù)成果展示,并同有關(guān)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
習近平眼中的敦煌
2016年9月,在致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賀信中,習近平指出:敦煌是歷史上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不同文化在這里匯聚和交融,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北區(qū)石窟 圖 |敦煌研究院
2019年6月,習近平在塔吉克斯坦媒體發(fā)表題為《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2000多年前,中國西漢張騫鑿空西域之旅,開辟了偉大的絲綢之路,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華美樂章。
△在莫高窟第323窟中,精美的壁畫展現(xiàn)了張騫的功績
敦煌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國際會晤中也曾出現(xiàn)。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貴賓觀看了一臺主題為《千年之約》的文藝演出。在開場歌舞中,精美的敦煌壁畫,飛天的仙女,大唐盛世的百樂齊鳴,展現(xiàn)出古都喜迎各方賓客的盛景。
從敦煌壁畫上“絲綢之路”的佳話到如今“一帶一路”的建設(shè),交流融合是不變的主題。璀璨的文化遺產(chǎn)穿越千年,傳遞著古今的智慧;獨具魅力的文物,讓它們開口講述歷史的故事。央視新聞讓文物“動”起來,敦煌壁畫風帶你重走絲綢之路!
點擊下方圖片,體驗最美H5↓